<%@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Response.CodePage = 65001 %>
  欢迎访问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网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党建工作
两学一做
十九大
党务活动
信息公开受理机构
部门:山东省职防院办公室
电话:0531-82919905
邮箱:sdzfybgs@163.com
信息公开监督机构
部门:山东省职防院纪委
电话:0531-82629201
邮箱: zfyfnb@163.com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网上座谈会第四场

 

发布时间:2018/9/17 15:39:55  阅读:1385 来源:admin

主持人
大家好,这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的网上座谈会现场。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一书近日由学习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发行。为了更好地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学好用好这一重要的辅助读物,进一步兴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高潮,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和人民网强国论坛联合主办了这一系列的网上座谈会。今天是网上座谈会的第四讲,接下来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一下今天到场的各位嘉宾,他们分别是:中央党校副校长、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谢春涛,欢迎您。
嘉宾谢春涛
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欢迎您。
蔡昉
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欢迎您。
刘元春
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向明。欢迎您。
嘉宾王向明
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舜泽。欢迎您。
吴舜泽
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
欢迎几位的到来。我们知道,近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这本书发行了,想问一下学习这本书的心得体会以及如何评价这本书?
嘉宾谢春涛
我拿到这本书以后第一时间认真读了一遍,我印象当中比较深的有这么三点。第一点,这本书全,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概括。另外还有其他的一些说法,比如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等等,现在我们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了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等方方面面。这本书用了30个题目来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该是十九大以来反映这方面内容的图书当中讲得最全、讲得最为系统。
    第二个特点,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这本书深。深就是深入,深入地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觉得这本书不光讲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各个方面有什么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做了哪些论述,更重要的是,他分析了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这样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思想,它的针对性何在,它的价值、意义何在,我觉得是有深度的。
    第三点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准。参与这本书写作的作者们都是权威部门的权威专家,包括一部分领导,这部书在打磨过程中,各有关方面的领导专家花了很多心思,反复修改提炼,我觉得这本书是非常权威的。
    总体而言,有了这三个特点,这本书是很值得我们读,我认为是非常好的一本书。
蔡昉
我想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随后我们在党章和宪法的修改中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指导思想。因此,第一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用“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分别从指导思想层面和行动纲领层面上阐述了习近平思想是什么。同时,我们也可以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本身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集大成,3万余字的报告,接下来我们看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这本书,那就是一个层次一个层次的展开,这样我想《三十讲》的最大特色是更全面,把指导思想层面上的理论和行动纲领层面的展开,充分地用三十讲的篇幅把它展开。最大的特色是坚持准确,同时强调生动活泼,适合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对于我们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有一个显著的帮助。
刘元春
总的感觉,这本书是一个融会贯通、深入研读的一个权威性的辅导材料。这个辅导材料很重要的就是将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从原来的文本宣传推向融会贯通精神实质的一个新的阶段。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读本不是就文本谈文本,而是把文本背后的精神意义、内容实质、学理基础、实践基础进行了一系列的梳理,有利于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读原著、读原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融会贯通习总书记这一思想精髓。
嘉宾王向明
我读到这本书的时候一个特别深的印象是,我们党不但是善于理论创造的党,而且也是特别善于进行理论普及和宣传的党。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的科学理论能够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所利用,就是因为我们党很好地把理论实现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
    通过这本书我想首先大家可以深刻地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这书的开篇用了非常鲜活的语言,比如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它是全面系统而且是特色鲜明的理论风格,它是经过实践检验,有着强大实践伟力的强大武器,同时也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同时,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们也能比较全面地来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各个方面,我们知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非常丰富,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国防外交方方面面。通过三十讲非常系统全面地对这些基本思想进行了阐述。
    最后,我们还能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方法论、世界观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可以用来我们在工作当中加以运用。
    总的来说,这本书具有权威性,同时又非常的深入浅出,又非常的生动。可以说,这是我们当下在学习贯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中可以说一份非常权威的重要的读本,也是一个传播的重器。
吴舜泽
我学习《三十讲》这本书有几个体会,第一,理论性比较强,体现了一个“准”字,权威性。同时,系统全面,《三十讲》基本覆盖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方面面。第三,我看了《三十讲》的标题,包括二级标题,实际上都涉及到一个重大判断,理论性还是非常强的。总的来说,我学习过程中感觉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对十九大报告也是一个再学习再深化的过程,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我看了一下其中的标题,对生态环保来说是涉及到第22讲,我们看这22讲里面涉及到五节,五节涉及到目标、路径、理念、保障,它逻辑层次递进性非常之强,对于我们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包括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有一个重大的理论意义,是很好的普及性读本。
主持人
通过几位刚才的分享,可以让我们看到有一个共同点,几位在学习这本书过程当中都会觉得它非常的权威,非常的生动,非常的全面。接下来还有一些问题我们网友也非常关心,想问一下几位。
    第一个问题,网友问谢校长,党的十九大号召全党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地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想请问一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块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嘉宾谢春涛
这个问题应该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这次党的十九大在讲党的建设的时候特别提出来,要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作为主线。我们看,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非常强调。我们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今天对于加强党领导的重要性有了越来越深刻和清醒的认识,甚至这一点连国外的人士越来越看得清楚了。比如我们为什么在过去几十年当中取得这么大的成绩,我们的优势到底在哪。应该说,跟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跟我们的政党制度密切相关。我们决策比他们快,我们执行力比他们强。那么,这样的优势,毫无疑问,我们应该自觉地坚持下去。
    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首先得加强我们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次我注意到十九大报告讲党的建设,讲了八个方面,可以说都跟执政能力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强调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高素质的要求,过去我们就提出来,这次加了“专业化”,因为我们今天的工作往往专业化要求很高。比如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不懂金融,你有能力防范化解吗?比如说我们进行科技创新,不懂你也没法去做。包括环保,污染防治攻坚战。所以,我们的干部能不能胜任,专业化的要求,在选人用人上就显得尤为重要。还有就算你某一方面专业能力强,但别的方面能力呢?我在中央党校接触了很多领导干部,包括有些我个人非常敬重的,我认为很有能力的领导干部,有的人往往很谦虚,觉得自己专业上可能是强的,但是别的方面往往自己感觉不够,随着职务越升越高,管的事越来越多,自己感觉某些方面越来欠缺。总书记一再强调战略思维,我们很多同志觉得自己这个方面欠缺。再比如说辩证思维,有人觉得也不够,我想,无论是我们哪一个领导干部,无论我们在什么位置都有自己的欠缺和自己的短处,按照中央的要求,我们都需要不断地提升和改进。
    这次我注意到十九大报告特别提出来要增强执政本领,讲了八个方面的本领。我想这既是对全党而言,也是对我们每个领导干部而言。所以,我想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大的方面,我们党的体制优势,我们党的理论优势等等,这也是重要的方面。从具体方面,比如说我们的能力素质、本领等等,我想也是面很宽,也是很需要加强。
主持人
刚才提到我们更加需要专业化的一些人才。
嘉宾谢春涛
对,各个方面,我们的领导能力,科学发展的能力等等,我想其实都有很大的改进提升的空间。
主持人
第二个问题,有网友问蔡院长,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想问一下您认为40年来中国有积累哪些成功的改革开放的经验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
蔡昉
改革开放从1978年算起,今年正好是40年,40年,应该有特殊的时间节点的意义,因为孔子说,十年之前,孔子说叫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古人说三十年是一代,叫一世。他们也说,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也就是说30年作为一代,就可以显示好的民生政策的成就,那时候我们已经看到中国已经成为发展的奇迹,民生极大的改善,成为从一个贫穷的国家变成了一个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40年,孔子又说,四十不惑。四十不惑的意思是说你不仅看到你取得的成绩,你还应该把你的故事、经验提升为智慧和理论。作为从事经济理论研究的人,我可以提出好多,从不同的角度,但是我们今天讨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体现出的一些认识论和方法论就是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提升。
    我举三个例子,一是习近平同志讲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过去外国人说,中国改革开放没有蓝图,是走一步算一步。我们过去一度也说我们叫摸着石头过河,但是其实你看一看从邓小平一开始讲“三个有利于”,就是作为我们改革朝哪个方向、如何评价改革是成功还是不成功、今后怎么走,一直用“三个有利于”,其中最重要的是改善民生生活水平。后来我们逐渐发展成为习近平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它决定了我们改革在什么时候是摸着石头过河,注重基层的群众创造的经验,什么时候我们又加强顶层设计等等。同时,我们每一步改革都是促发展,而发展都是指向民生的改善。这是一个方法论、认识论。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讲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这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非常突出。我们改革的过程也充分体现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也经历了发展阶段的变化,国情、社会基本矛盾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这时候习近平提醒我们要从历史的发展规律作为望远镜来观察当下、预测未来、决策未来,这个时候包括总书记提到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和引领新常态,因此就部署了包括我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一系列任务。这个都是从长远历史的角度去做的判断和部署。
    第三个比较重要的方法论就是稳中求进,一方面是全部工作的总基调,同时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一个基本方法论,这一点,稳,就是我们着眼于底线思维、忧患意识,同时要稳住若干个红线,比如生态红线、资源红线、民生底线,稳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等等。同时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求进,就是“稳”和“进”的关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最好的运用,这既是我们改革的经验所体现的,更反映在十八大以来党的一系列经济工作的方针和部署上。
主持人
刚才提到方法论的运用。
吴舜泽
受蔡院长的启发,我补充一句。我在生态环境部具体从事一些改革的技术工作,我体会改革确实在十八大以来变化特别大,我体会有这么几个经验,一是,它所有的改革是奔着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不是为了改而改,生态环保尤其如此。第二,有一个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有破有立,特别强调制度建设,我自己的体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深改组当时出台了70多项改革措施,基本上完善了或者加快推进了生态环境领域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本世纪中叶改革的总目标,这两点我感受特别明显。第三,顶层设计和基层创造这二者相结合,上下互动,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感觉生态环保的制度、体制机制的改革,在顶层设计、大胆谋划方面、吸收地方经验方面推动特别大。这是我自己受蔡院长的启发有三个不成熟的体会。
主持人
刚才吴主任讲了自己的体会,相信各自在各自的领域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改革也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也是促进我们经济的发展。想问一下刘校长,我们目前经济是由高速度增长的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现在高质量发展需要怎样来做呢?
刘元春
实际上十九大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同时经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深改领导委员会、财经领导委员会以及政治局集体学习,把高质量发展、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了逐一解剖和逐一丰富,概括起来,它的着力点有几个方面。第一,在认识上必须要全面认识到我们这个转变是解决当前主要矛盾的一个核心的法宝,落实新发展观,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我们从经济角度来解决新时代主要矛盾的一个核心的落脚点。这个认识必须到很高的一个战略高度。
    第二,我们要认识到我们要着力两个攻关,一个是短期的,我们必须对于打好三大攻坚战这样短期特殊化的,和中国国情密切相关联的短期攻坚战一定要做好,如果这个事情不做好,我们在防范风险、精准扶贫、污染防治这方面没有完成任务,我们要想在中长期为建立高质量发展这样一个体系按就很难。第二个很重要的就是要转变发展方式,转变增长模式,实现动力机制的转换,这是一个中长期的关口。这两个必须要把握住。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三大要件。第一大要件就是质量观、效率观、动力观要转变,要真正地从过去要素推动转向全要素增长的推动模式上面。第二个很重要的就是我们要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相互融合的产业体系,这个着力点非常重要,就是一个相互融合的产业体系。当然,第三个很重要的一个着力点就是我们要市场有效,微观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一个经济体系,这实际上和刚才蔡院长谈到的我们的改革密切相关联了。这里面我们三大要件,也就是说从增长源泉,从我们的产业体系,从制度体系,这上面要有一个很好的统筹。当然,第四个很重要的就是我们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六大方面的一些战略实施,这六大战略,一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二是科技创新战略;三是乡村振兴战略,四是区域协调战略,五是改革开放为导向特别是以改革为导向的新兴市场体制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六是全方位开放的新兴开放体系。这六个方面是要逐步进行实施和逐步进行落实。当然它的指导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作为它的一个指导,要有它的方法论,要有它的价值观,要有它各种战略的平衡,要有重点、难点的体现。
    目前我们按照这样一个蓝图来逐步进行推进,我想现代化经济体系高质量发展必然逐步得到很好的建设。
主持人
你刚才提到通过几方面也是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在现阶段。接下来的问题问一下王教授,我们都在说中国梦,您觉得中国梦的实质是什么呢?
嘉宾王向明
中国梦的实质应该非常明确,用三句话就可以概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各位网友都知道,中国梦应该是最有习近平特点的一个重要内容了。他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也是在比较早,2012年11月29日,当时七名政治局常委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的时候,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他讲中国梦的时候阐述得非常清晰,首先中国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了,是历史的,许多外国人不理解我们中国为什么发展这么快,中国搞发展劲头为什么那么大,要看看中国的历史,中国在历史上曾经很辉煌,但是近代又很悲惨,受尽屈辱,这个反差太大。中国人想到这个都会感到心痛,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一种强烈的民族复兴的心结和劲头,中国梦是历史的。中国梦也是现实的,过去可能我们很长时间真的是在做梦,曾经引用毛主席的两句诗,“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但是今天我们经过改革开放那么巨大的成就,从新中国建国以来取得这样一个巨大的成就,我们今天讲实现中国梦,其实已经不是一个梦了,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了。
    另外,中国梦是人民的。中国梦说到底是人民的。中国梦,为什么习近平要用“中国梦”这么感性的字,习近平有自己的解释,这是形象的表达,是最大的公约数,是每一个人听得懂,而且让每一个人产生共鸣。我自己的个人梦想和我们整个国家、民族这样一个社会的发展是可以融合的。每个人都可以在为国家、为民族发展的过程当中去创造自己的美好人生,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
    这三个层次,中国梦是历史的,中国梦是现实的,中国梦是人民的,但是归根到底是人民的。这样一个完整的体系,今天就以中国梦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可以说在本世纪这个目标非常的鲜明和具体,就是两步走,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强国梦。在这个过程当中,总书记的话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们的庄严承诺。
主持人
其实您刚给我们梳理之后觉得非常的清晰,对中国梦的诠释。您觉得中国梦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美梦之间有什么关联呢?
嘉宾王向明
这个关联也是非常紧密的。中国梦提出来的时候,海外不理解的人也好,或者别有用心的人也好,把这个梦说成扩张梦和霸权梦,完全是胡说八道。中国梦自己的发展,首先有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就是和平发展道路。更关键的是,中国一旦发展起来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实际上对世界的贡献、对整个人类的贡献体现在什么方面呢?就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总书记自己讲过很多次了,他说我们中国,过去把中国叫一头狮子,而且今天是醒来的狮子,这是和平的、可爱的、文明的狮子。我们中国的发展对整个世界实际上起到的是积极推动的作用。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全球金融危机,国际需求陷入低迷,这个时候中国继续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对拉动整个世界的经济,可以说我们作出了最卓越的贡献,大家看到一个数据,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对拉动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我们大概贡献率在30%左右。所以,这很不得了了,我们真的是一个引擎,是一个火车头。
    世界人民的梦是什么?最大的梦还是和平发展。如果中国发展起来了,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总书记多次讲,我们是希望各个国家都来搭上中国的发展快车、便车,大家一起发展。中国梦的实现实际上也对整个世界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也会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主持人
其实中国梦和世界梦是相关联的,而且是相通的。所以也是合作共赢,大家一起来完成这个梦想。
嘉宾王向明
“一带一路”,过去历史上的很多的对外贸易,近代的资本主义贸易,都是建立在殖民战争血与火的基础上。中国从古到今,当年的丝绸之路,我们带去的是什么?我们带去的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丝绸、我们的茶叶、我们的瓷器等等这些中国文明的东西。在这个当中,中国自己,世界也得益了,中国这种文化传统,也是我们中国道路或者今天中国梦的一大特点。总书记曾经讲,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是在五千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所以,中国梦走向世界过程中,也包括把我们传统的文化底蕴给传播出去,我想这也是具有很积极的意义。
主持人
感谢您的分享。接下来问吴主任,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这一重要的理念,我们又应该如何来理解的呢?
吴舜泽
在《三十讲》中第22讲,第二节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刚才已经讲过了,里面五个标题都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髓之所在,是金句,尤其这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讲得很深刻,突破性很大,哲理意义很大。实际上讲的什么呢?在生态环保、生态文明建设当中最难处理的关系就是经济发展和生态环保的关系,这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一种通俗化、形象化地把辩证统一关系一针见血地点出来了,怎么去理解这句话呢?我个人学习,包括从《三十讲》里面,我认为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或者叫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不是割裂的,是可以融为一体的,是辩证统一的,不能一拨人搞发展,一拨人搞环保,这是过不去的,这是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绿水青山是值钱的,是有价值的,不能像过去把资源环境当无价和低价,我们对生态环保或者生态环境认识的定位发生重大的变化,随着这句话,过去把它作为支撑发展的一个边界条件,现在不是,它是发展的有机内涵,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一个评价的标尺,是内生变量,是稀缺的资源,这是不一样的,通过这一句话。
    第三,搞绿水青山或者搞生态环保,本身就是发展内涵。我们过去说GDP或者工业产品、农业产品、服务业产品,没有生态产品这个概念,没有绿水青山这个概念,没有优美生态环境需求这个概念,这次提出绿水青山包括提出了优美的生态环境需求或者优质生态产品需求,实际上就把这个新型的产品纳入到发展内涵,纳入到和工业产品、农业产品、服务业产品相提并论,甚至老百姓最需求、最盼望的产品上去了,拓展发展内涵,体现了一个生态执政观的理念,这个突破非常大。正是由于这个突破,所以才有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我们党、我们政府都是管发展的,既然管发展的,生态产品是属于发展内涵,党委政府各个部门都要提供这个生态产品。
    第四,我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最大的一个突破就是在绿水青山这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这两个字,可以点绿成金,可以把生态环境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所以说绿水青山,它既是一个自然财富,也是一个社会财富,做好了还是经济财富,这里面有很多道道要做,实现了这些东西,有这四方面的突破,就有理念思路的创新,推动绿色发展非常是有好处。
主持人
通过您刚才的讲述,也让我明白经济发展和生态发展如何更好平衡。
吴舜泽
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不是对立的。
主持人
我们知道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也是推动绿色发展的一个重大任务,您认为当前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又在哪呢?
吴舜泽
这个题也是比较大的,和我们校长的那个题有点类似。刚才刘校长已经讲过这个观点了,污染防治攻坚战也是属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的之一,这是总的路子。总的目标是使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度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在污染防治总的攻坚战中又细分了三个小攻坚战,就是大气的、水的、土壤的三个污染防治攻坚战。
    目前来说,它的重点主要打好七个标志性的战役,包括打赢蓝天保卫战,包括柴油车的、城市黑臭水体的、长江保护修复的、饮用水源保护的、农业农村的,总共七个标志性战役,每个地方都可以确定一些重点工作,聚焦重点,能使二三年能明显见成效。同时结合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统筹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搞一些专项行动,这就是我们的重点之所在。
    难点就涉及到各位老师刚才讲的很类似,我认为最大的难点,第一个难点,也是攻坚战的方向,就是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农业投入性结构,加强源头防控,这是第一个。第二,使党委、政府、企业、社会、公众能够形成一个共治的体系,能够相向而行,各负其责。有些工作做,还需要强化,特别是把责任倒逼变为内化的一种自觉的行动。第三,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需要一方面要督查问责、重拳出击,同时制度、体制、机制、政策、长效机制要协同并进。这三个重点很多因素都涉及到我们生态环保本身,很多因素又涉及到绿色发展本身,是牵一发而动全局的工作,要做好这几个重点,包括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都需要全社会各个层面做这个工作,难度是比较之大的。这次把污染防治攻坚战上到党和国家第一个百年目标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包括这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生态环保工作是党委和政府是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负责人,是政治责任,要牢牢扛在肩膀上,这就是对我们《三十讲》里面的一些思想又一个深化。
主持人
也感谢几位针对我们网友提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一些解答。接下来还有几个问题请各位再和我们交流一下。问一下谢校长,您是如何来充分认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全党的重要意义?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想请您诠释一下。
嘉宾谢春涛
这个问题对我们理论工作者来讲都不是问题,但是我们今天面对的很多不是从事理论工作甚至平时不太关心理论的一些网友,我想大家不妨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很多具体内容的针对性、产生过程、实践效果,从这些角度去想一想。比如说我在这里可以举几个方面,大家接触比较多,那就是“四个全面”。第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书记反复强调,全面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落下,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落下,一个地区也不能落下,这是13多亿人的小康,社会政策要托底,我们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思想在过去五年的实践当中取得多大的效果,惠及了多少人,我们多少人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我想就是我们普通的老百姓恐怕在这方面都会有深切的感受。
    再比如,全面深化改革,我们为什么要改革,我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讲这个问题的时候,他说问题倒逼的,我记得他讲了十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在他看来都是深层次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通过深化改革,哪一个也解决不了。我们看过去五年多,出台了1500多项改革举措,甚至有些过去我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做了,甚至做成了。为什么能做得成,总书记反复强调改革要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我觉得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果都给人民群众带来获得感,老百姓一定拥护这样的改革,这样的改革就能推得动。
    第三是全面依法治国,我们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很早就确定,我们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是过去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我们很多人都知道的,这几年纠正了很多重大冤假错案,我们党在反思为什么会有这些冤假错案,肯定是我们过去某些方面有不足,出了问题。我们总结这些教训,这几年在司法体制改革等等做了很多事,效果非常好。法治进程这五年多大大推进,现在越来越多的同志对我们依法治国充满了信心。
    第四个全面是全面从严治党,我记得有一位海外的华人学者讲,“四个全面”当中,全面从严治党排第四,但是重要性绝对是第一的,这个全面不抓好,那三个全面无从说起。我们想想十八大之前党风是个什么样的状况,十八大以来我们治理得怎么样,有的同志讲,“八项规定”改变了中国。我们反腐败的力度、效果,不光中国人很清楚,连海外的人都很羡慕、很敬佩。
    我仅仅举了“四个全面”的例子,我们就可以明白总书记为什么提出这方面的思想,我们这方面的思想对于实践产生了哪些效果,可以说过去五年多的历史性的变革,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的结果。既然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个思想的正确性,我们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概括,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我们修改宪法又写入宪法,我们就应该自觉地用这个思想来武装我们的头脑,指导我们的实践,尤其是要使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发自内心的认同这样的思想。十九大以来,中央党校和中央组织部共同举办了七期省部级领导干部轮训班,轮训了两千多名省部级干部。在中央党校其他班次当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学专题的数量、教学时间的数量,在整个理论课的教学当中都超过了一半的比例。我作为一个理论工作者、一个教师,经常有机会对方方面面的人讲课,甚至有机会给国外的人讲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经验。我感觉到如果我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讲明白了,听的人无论是谁,他一定理解、认同,甚至非常钦佩。我感到理论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党重视理论武装,既然我们有了这么好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宣传,使它成为更多的,成为我们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在实践当中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
主持人
也谢谢您给我们从四个全面进行的解释。接下来问一下蔡院长。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如何理解改善和保障民生要抓住人们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呢?
蔡昉
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其实就是老百姓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的这些问题。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还是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出发,切实地去部署改善民生。他讲我们要看老百姓感觉幸福不幸福、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凡是不幸福、不高兴、不满意的方面,说明民生方面还有不足。因此,我们就要在老百姓最切实、最关心的那些各个方面,从孩子出生以后要有所养,接下来他要入学,能不能有合适质量的学校,能不能均等的义务教育,再然后他们能不能找到工作,工作是不是高质量的岗位,他的收入水平是不是能够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不断地提高。病了、老了是不是能够有所医、有所养,包括如果你是残疾或者遇到其他的冲击情况下,你是不是能够得到社会的救助和扶持。所有的这些,其实都是群众最关心的这些利益问题。归根到底是为人民中心的发展思想。
    这里头也有一个突出重点的问题,比如说党的十九大部署了到2020年农村人口要全部脱贫,我想这是人民中心思想的一个最集中的体现。我们都知道,因为我自己也研究扶贫的问题。过去都知道,扶贫问题会遇到一个叫边际效果递减规律,好象是一个规律。也就是说,当贫困人口很多的时候,大家有共性,我们有一些好的政策能够迅速地减贫。但是当人口集中在越来越少的时候,那拨人,你就会发现,从个体上他们都会是,比如劳动能力有缺陷,有疾病,有残疾,可能受教育程度不够,家里没有劳动力等等。从他们居住区域来看,你们会发现他们在生产、生活、生态环境都比较恶劣的地区。因此,剩下几千万的人口很困难,在其他一些国家,包括发达国家时候,这部分人最后一公里,走起来很艰难。如果我是一个投资者,网友里有很多是投资者,会发现如果报酬递减,就不应该再投资了,应该转到其他报酬递增的领域去。但是扶贫问题面临的是人,因此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就是不计报酬、不惜代价,因此,以这个思想指导,就能解决最后的一批人。所以,我们有信心实现目前还剩大概三千万贫困人口在未来二三年的时间里脱贫的宏伟目标。
    除此之外,我们也知道,我们的民生改善必须要建立在经济发展前提之下,因为你分好蛋糕的前提是要有蛋糕,而且是做大的蛋糕。过去很多在其他的国家,特别是有一些落入到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他们有一些教训,它的经济增长减速了,没有好的政策来保持它的增长,这个时候蛋糕就不做大了。但是,它没有做大蛋糕能力的情况下,只好去承诺我分好蛋糕。但是,事实上蛋糕不再做大的时候,你去分蛋糕,其实反而容易被既得利益集团来绑架。因此,最后的结果,口惠而实不至。能够说到,得了选票了,上了台了,但是没有能力兑现他的诺言。因此,我们党的领导是以人民为的根本利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因此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就能保证我们的民生改善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而不仅仅是做一些承诺。因此,我们改善民生,同时还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主持人
刚才蔡院长也说到了改善民生这块需要解决脱贫问题。这个问题也想问一下刘校长,我们在十九大报告当中提出要精准脱贫,下一步精准脱贫的一个难点或者如何来做呢?
刘元春
我们在扶贫工程上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提出全面小康,全面小康很重要的一个就需要全面脱贫。全面脱贫就需要精准脱贫。所以,我们在这些年里,围绕着精准脱贫,建立了一整套的制度体系、考核体系和实施方略。但是,我们在未来这几年里面,特别是要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要为下一个百年目标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我们这一个脱贫攻坚面临什么样的一些问题。这个问题里面,经过2月12日总书记在成都召开扶贫工作会议,在两会期间,总书记、总理的发言,以及最近关于脱贫攻坚指导意见,基本上把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梳理。这个梳理里面,我想下一步的着力点,第一个就是要进一步精准明确我们的目标,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面很明确,今年要再脱贫一千万以上的贫困人口,同时要进行异地搬迁280万,这280万就涉及到刚才蔡院长谈到的一个,就是我们在脱贫攻坚里面剩下的都是啃骨头的东西,我们目前必须要瞄准两个很重要的点。第一个重点就是深度贫困地区要重点抓,第二个就是特殊人群我们要重点抓。因此,我们就会看到,每三年攻坚战,每年都有自己的目标,都要分解,这样才能保证2020全面小康,这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一个光荣的承诺。
    第二个很重要的,不仅要明确目标,还要找到着眼点,这就是总书记在2月份和5月份两次会议里面所强调的,要强调三个着眼于。第一个着眼于,就是要着眼于提升我们贫困群众的内生脱贫的动力,因为我们经过这些年的脱贫就发现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不建立起内生脱贫的积极性,就是我要脱贫,而只是简单的是被脱贫,这个问题很难,很难真正地进入到一个良性轨道、可持续的轨道,这个要着力来建立。第二个是着力夯实精准扶贫的一些基础,以及脱贫群众的一些基础,这个基础很重要,原来就谈到的,“五位一体”。“五位一体”,一是产业脱贫,要有经济基础;二是通过异地搬迁等等。第三,我们要强化生态赔偿性的脱贫。第四,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我们要通过教育扶贫等等,最后我们还要通过一些制度性的,特别是民生制度的建设,通过这种社会保障体系的兜底来进行扶贫。这就是我们要建立脱贫的经济基础、制度基础,而不能够留于简单的行政化、简单的数字脱贫,这是很重要的。我们最近要着力的。
    第三个很重要的着力点是常抓作风机制,原来强调的,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的战略很明确,三年攻坚期,每年的任务是怎样,每个地区的情况是怎样,都进行了各种工作部署。怎么落实?怎么督导?怎么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来抓这些问题?这就要把作风机制建立好。目前,我们在精准扶贫上面就要强调把目标确定,重点难点要进行确定,要抓住我们的关键点。
主持人
下面想问一下王教授,我们知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光辉典范,想问一下我们如何更好地深刻把握其中的一个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呢?
嘉宾王向明
这次这本《三十讲》当中作了最好的体现,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始终渗透着、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这次《三十讲》从八个方面作了概括,对我们是非常有教育的,首先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当然是我们党的一句老话,但是他讲实事求是,不是只喊一个口号,非常具体,在实事求是的贯彻当中,把“实事”当成基础,首先搞清楚情况。把“求是”当成关键,最后根本是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样的实事求是的贯彻,十八大以来,我们看到确确实实像刚才好几位老师都讲到,整个政策、做法真的把实事求是落到了实处。
    第二,战略定力。我们做一件事情,特别是我们战略目标,它是非常宏伟的,而今天我们也很容易受到来自各方各面的干扰或者突发事件的影响。总书记就强调这当中一定要有战略定力。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不走僵化封闭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第三,还讲到问题意识。习近平十八大以来的治国理政一大特点就是紧紧抓住问题,今年5月4日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讲话当中,引用了马克思一段非常著名的话,就是哲学家的任务在于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
    第四,强调了我们要全面协调,刚才谢校长、蔡院长都讲了全面协调,不是单一方面的突破和发展。
    第五,强调底线思维。我们做任何事情,我们做最坏的打算,忧患意识。但是我们朝最好的方面去努力。这样,我们有预案,有准备,就算出现了一些突然的情况或者不利的局面,我们也有办法。像这次我们和中美的贸易摩擦的时候,我们就明确地讲,我们谈,我们大门敞开。如果真要打的话,我们也奉陪到底,我们是有预案的,特别讲到我们有能力、有决心,而且有经验,底线思维。
    第六,强调我们在整个过程当中,要做到抓铁有痕,做事情一定是要实实在在地做,总书记非常形象地比喻,钉钉子不能钉一下就完了,要一下一下地钉,一个一个钉牢,这样才能做出实效,最后取得我们这样一个效果。
    同时,要坚持调查研究,整个过程当中要特别注重调查研究,特别今天我们有很多新的手段,比如大数据等等,能够便于我们去了解一些社会最真实的情况。
    最后一个方面,叫做历史担当,我们党要对整个历史有这样一种担当。整个十八大以来的发展,比如这次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自己的历史性成就来讲,另外习总书记站在整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甚至站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今天这个时代,不仅中国要强起来,而且中国要对人类有更大的贡献,要有更多大国担当的历史。这些方法论从大的来说是对一个国家、一个党的治国理政是非常重要的。小一点来说,对每一个单位、每一个行业甚至每一个人都可以从当中得到很多教益的。把这种方法渗透到各项工作当中,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乃至我们的人生都会越来越精彩。
主持人
刚才您也是从《三十讲》当中八个方面进行了一个解释。接下来最后一个问题问一下吴主任,我们知道,近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也在北京召开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其中在会议当中也提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个概念,想请您给我们阐释一下这个概念。
吴舜泽
在《三十讲》里面,把它作为22讲分了五个层次,这次5月18日、19号全国生态环保大会正式确立、明确宣示、总结归纳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我认为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亮点,也是这次大会的一个标志性的成果。我自己学习的体会,“八个坚持”,或者贯通八个关系,或者体现了八个观。除了刚才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通了经济和环保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科学的绿色发展观之外,我们还有生态兴则文明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保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还有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最严格的法规、最严格的制度、最严格的法治来保护环境,还有全民行动、共赢全球的生态观。实际上涉及到方方面面,我认为这八个观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精髓所在。《三十讲》虽然没有从八个方面进行归纳,但是八个观或者八个坚持实际上在《三十讲》的五节里面都有所体现。从这个角度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不断在开放、不断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思想体系。我自己提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至少目前来讲是最新鲜出炉的东西。和其他思想相比,经济思想是七个坚持,相对来说,我个人的学习体会,实际上就是它的时代性特别强,突破性也比较强,哲理性也非常强,刚才老师讲了哲理性,而且是呼应了社会主义人的全面解放这么一个本质特征。所以,我认为实际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贡献颇多,是它里面的一个思想体系的明珠,一个精髓所在。
    我自己的学习体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来源于他长期的执政实践和自己深邃的思考,来源于中华民族优秀的朴素的天人合一,也来源于马克思主义里面有一些生态观的升华,特别来源于党的十八大以来蓬勃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保的实践,所以思想是从实践中来,实践是思想之母,反哺过来指导实践,这些东西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历史意义,而且将来的历史价值也表现得比较明显。
    我自己的学习体会,包括在刚开始的时候,跟校长讨论的时候,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之所以能成为思想,把他从重要论述、重要批示、重要指示能够上升到一个思想体系,一定要有突破性,要有显著的突破性,才有可能成为思想体系,包括我们刚刚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对国际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一个巨大的突破,这是第一个。
    第二,它一定是管总的,不是具体的一事一议,一个具体技术性的东西。
    第三,宏观性、战略性、长远性,还有世界意义。
    第四,一定有哲学突破。我自己学习体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里面辩证唯物主义、对立统一的思想,包括人与自然的观点和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力的思想,在这里面得到充分的体现,其他的思想不好说,在生态文明思想里的哲学突破还非常强。没有哲学突破,想把它变为一个思想来说,我觉得难度还是有点大。
    第五,以美丽中国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路径,实际上构建了一个系统逻辑框架,而且系统框架比较完善,逻辑严密,再加上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所以它是开放的,有不断的生命力。我觉得要有五个,这是我自己的体会,也不一定正确,要有五个特征才能成为一个思想体系,我认为在这方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亮点,突破性非常大,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璀璨的明珠,正因为由于此,《三十讲》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另外,《三十讲》里面没有这么去归纳,但是我自己学习体会,实际上有八个坚持、八个贯通,也相当于对应的八个观,还是非常体系严密。这是我自己的学习体会。
主持人
感谢您的分享。我们通过《三十讲》可以更好地理解思想,也是感谢今天几位作客演播室,跟我们来阐述《三十讲》的其中一些内涵,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今天的节目就到这儿,再会!
 

版权所有 ? 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 鲁ICP备09073767号 联系电话:0531-82919903
地址:济南市经十路1887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信息研究所网络部 联系电话:0531-82919928